发布时间:2025-04-24 点击量:30
一 案例背景
来访者:小A(化名),14岁,初二男生,某重点中学尖子班学生
主诉:情绪低落、学习压力大、兴趣减退、轻生念头,伴随胸闷、呼吸困难等躯体化症状
家庭结构:父母离异(3年级时分开),各自重组家庭,目前主要与爷爷奶奶同住,周末去母亲家
二 问题呈现 1. 学业压力:尖子班的“隐形窒息”** 小A所在的班级竞争激烈,近期考试成绩下滑,原本水平相近的同学反超他,让他产生强烈的挫败感。 **典型认知**: - “我以前能考好,现在不行了,是我变笨了。” - “别人都在进步,只有我在退步。” 2. 家庭环境:情绪的“二次伤害”* - 奶奶的情绪倾倒:经常向小A抱怨生活琐事,甚至贬低母亲(如因买衣服被指责“乱花钱”)。 - 父母缺位:父亲几乎不沟通,母亲虽关心但受限于重组家庭,无法提供稳定支持。 - 家庭归属感缺失:小A多次表达“羡慕别人家的氛围”,内心渴望完整家庭。 3. 心理与躯体症状 - 情绪:持续低落,兴趣减退(但仍对部分事物保持兴趣),空虚感明显。 - 躯体反应:紧张时呼吸困难、胃部憋闷、胸闷(近两周加重)。 - 危机信号:出现轻生念头,但暂无具体计划。 三 心理评估 根据描述,小A的表现符合“轻度至中度抑郁”,伴随焦虑和躯体化症状,需警惕自伤风险。 四 关键影响因素 1. 学业压力:尖子班的竞争环境放大了他的自我否定。 2. 家庭互动模式:奶奶的负面情绪灌输、父母的情感疏离,加剧了他的不安全感。 3. 情绪调节能力不足:缺乏健康的压力释放途径,导致情绪积压为躯体症状。 五 干预方案 (一)心理危机干预(立即执行) (二)安全评估:排查自伤风险,父母要确保监护。 (三)专业介入:建议尽快做系统心理疏导 (四)家庭调整建议 1.父亲与奶奶沟通,减少在孩子面前抱怨,必要时由母亲暂时接管主要抚养。 2.父母定期与小A进行“非学习话题”交流(如电影、运动),重建情感联结。 3.家庭会议:父母和爷爷奶奶共同制定“禁言清单”,避免在孩子面前争执或贬低对方。 (五) 学业减压 1.调整期望值:与班主任协商,允许小A阶段性降低学习强度(如减少作业量)。 2.认知重构:引导他关注“进步幅度”而非“排名”,例如用折线图记录每次考试的提升点。 (六)心理训练 1.情绪日记:每天记录1件“小确幸”,打破“一切都很糟”的负面滤镜。 2.呼吸放松法:当胸闷时,练习“4-7-8呼吸法”(吸气4秒-屏息7秒-呼气8秒)。 心理咨询师手记: 小A的案例很典型——离异家庭的“情感留守”+精英教育的“高压环境”,两者叠加,让一个原本优秀的孩子陷入自我怀疑。 值得庆幸的事 1. 他仍对部分事物有兴趣,说明抑郁未完全侵蚀他的活力。 2. 母亲意识到“健康比学习重要”,这是改变的关键起点。 给类似家庭建议 1.警惕“情绪嫁接”:离异家庭的冲突不该由孩子承担,成年人应找到自己的情绪出口。 2.重新定义“成功”:在抑郁状态下,坚持上学本身就是一种勇气,不必苛求成绩。 结语 小A的故事还在继续,但当我们把“学习”和“家庭”两座大山稍微移开一点,他就能喘口气,看到更多可能性。 有时候,孩子需要的不是“更努力”,而是“被允许休息”…… 注:案例已匿名处理,细节经过改编,仅供参考 海燕心理简介:海燕心理成立于2017年,专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培训。 心理咨询的范围:婚姻家庭,恋爱情感,亲子教育,儿童青少年厌学、逃学,叛逆,早恋,焦虑,抑郁,失眠,恐惧,强迫,自残,自杀…… 心理培训范围:心理咨询师,家庭教育指导师,婚姻家庭咨询师,社工师,职业生涯规划师,高考志愿规划师。
联系电话: 海燕老师 18015080199